运用我们的恩赐以建造基督的身体 第三章| 李弟兄文集一九六五年第一册

第三章  信心与感觉相对

凭信心实化主看不见的同在

我们需要学习重要且紧要的新约原则:在基督徒的生活并事奉上,我们作一切事都必须凭信心,不凭感觉。这是重大的原则。按照神永远的经纶,神对待我们并与我们的来往,总是借着那灵。虽然神自己作为那灵对待我们,与我们来往,但我们不一定能“感觉”到那灵。事实上,神无意让我们能感觉到那灵。我们若寻求那灵运行的感觉,这意思是我们有些许不信,这不信来自我们里面不信的罪。(来三12。)因着我们里面有不信的罪,我们就需要感觉。我们需要领悟我们何等依赖感觉。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:若没有先得着感觉,就不会作什么。这违反神在信仰里之经纶的原则。(提

信心的原则是如此重要,所以神乃是自隐的神。(赛四五15。)神一直与我们同在,但我们无法一直感觉祂的同在。新约二十七卷书中,没有一处经节说到人感觉神的同在。反之,我们若查读新约,就会看见新约常用到“信心”和“相信”这两个辞。单单在约翰福音里,“相信”这辞就以不同的形式使用了九十多次。

例如,在二十章,主死而复活之后向门徒显现。主向他们显现的第一个晚上,多马不在场。门徒告诉多马,他们看见主了;多马说,除非他看见主,摸祂的钉痕,他总不信。一周之后,主再次显现,并要多马摸祂。多马看见主,就说,“我的主,我的神。”主回答他说,“你因看见了我才信,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。”(24〜29。)在这段话里,我们看见信心的原则。

在十六章,主在受死之前告诉门徒说,“等不多时,你们就不再看见我.,再等不多时,你们还要看见我。”(16。)在十四章,祂三次说到祂“正…来”。(3,18,28,原文。)这是主应许祂的门徒,祂要回来I不是在世代的末了祂第二次的来,乃是在祂复活那天来。在三节主说,“我若去…,就再来…。”这是很奇特的话。按正确的文法,祂应当说,“我若去…,我将再来…。”然而,按照希腊文法,这节说,“我若去…,就再来…。”主的意思是,祂去受死,就是祂来到门徒那里。祂去的目的不是离开门徒,乃是要进入他们里面。(17,20。)主说这话时,祂在门徒当中,但没有在他们里面。祂要进入他们里面,就必须经过死,并进入复活。因此,祂借着死并进入复活而去,事实上乃是祂来到门徒这里。十九至二十节说,“还有不多的时候,世人不再看见我,你们却看见我,因为我活着,你们也要活着。到那日,你们就知道我在我父里面,你们在我里面,我也在你们里面。”“那日”是指复活之日。在这几节里,主应许祂要回来I不是在祂第二次来时,乃是在复活时。

主在复活里回来,是门徒看不见的;但主在复活之日以可见的方式来到门徒那里。(二十19。)不仅如此,二十章的记载是,主来到门徒那里,但没有告诉我们,祂离开了。一周后,主再次来到门徒那里;(26;)在二十一章,主在海边到门徒那里。主在四十天之内,一再显现又消失。我们也许以为主一再来到门徒那里又离开他们;但事实上,主从未离开他们。反之,祂一直与他们同在。祂的来就是祂向他们显现;既使祂消失时,祂仍留下与他们同在。这是祂训练他们的路,要他们凭信心,不凭感觉,来实化祂看不见的同在。我们感觉主与我们同在,祂是与我们同在;我们不感觉祂与我们同在,祂仍是与我们同在。

按照二十一章,有一天彼得带头回到世界去,他说,“我打鱼去,”几位门徒也跟随他去。那一夜他们都到海里去打鱼,却没有打着什么。(3。)然后,早晨时主就在那里。这里记载的方式很有意思。按照记载,主耶稣没有到海那里;祂只是在那里显现。之后,这卷福音书与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不同,其记载没有结束于主升到天上。原因是主看不见的同在仍与门徒同在,并且到今天仍与我们同在。

我们在路加二十四章看见另一个例子,说到主训练门徒凭祂看不见的同在而活。在这一章里,主耶稣向两个下以马忤斯去的门徒显现。然而,这两个门徒认不出祂,当主问他们在谈论什么事,他们甚至责备主,说祂竟不知道主钉十字架时在耶路撒冷所发生的事。当他们一起行走时,主对他们很有耐心,与他们自由谈话。然后,他们进了屋子,门徒们强留祂同他们住下。直到他们坐在桌前,主拿起饼来擘开,门徒的眼睛就开了。他们的眼睛一开,认出是主,主就不见了。(13〜31。)门徒们不明白时,主与他们的同在是看得见的;但他们一旦明白了,主就不见了。原因是主在训练那两位门徒,不凭感觉,乃凭信心,来实化祂的同在。不论我们是否感觉到,主总是与我们同在。既使我们的感觉改变,祂的同在却从未改变。

天上的太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,可用来说明主的同在与我们的感觉之间的关系。天上的太阳没有改变。不论晴天或阴天,太阳总是在那里。因此,太阳没有改变,但我们对光景的领会也许改变;有一天我们也许说是阴天,隔天我们也许说是晴天。同样的,既使我们的感觉改变,主的同在总是一样。

主非常同情我们。主四十天之久多次向门徒显现,因为祂同情他们。祂知道他们软弱,所以祂向他们显现,以加强他们。今天,主对我们也是一样。由于我们的软弱,主常把祂同在的感觉给我们。因此,有主同在的感觉不是证明我们在生命上成熟,反而是证明我们仍不成熟,仍然幼稚。我们越寻求主,与祂一同往前,就越蒙拯救,脱离对感觉的依赖。

蒙拯救脱离对感觉的依赖

在我们个人和团体的属灵生活中,我们常经过一个循环:先经历一波感觉,当这一波结束之后,我们就经历一段平常的时期。在这段平常时期,我们也许感觉枯干,不论我们多么努力挣扎祷告,却发现很难祷告。然而隔天,我们也许再次满了感觉,涌流出祷告的话。然后,一段时间之后,感觉也许又消失。第一波感觉通常持续最久,接下来通常一波比一波短。至终,我们若与主一同往前,就不再经历感觉的波浪。我们会被带进一种光景,不再在意这样的波浪。我们不再经历感觉的波浪,反要经历我们属灵生命的平安。我们被带进这样平常的光景,指明有真正的长进。

我花了二十几年,才蒙拯救脱离自己的感觉。对我们大部分的人而言,也许要与主一同往前五、六年以上的时间,才不会依赖感觉。我们达到这个地步时,才可以不需要感觉而作见证、传福音、祷告并事奉主。我们作这些事,只因我们必须如此。在正常的情况下,我们没有感觉需要呼吸。我们若感觉需要呼吸,那意思是我们病了,或那里不对劲了。健康正常的人,无须感觉需要呼吸;他呼吸就是了。同样的,当我们进到一种正常的属灵情形,我们为主作工就不需要感觉。我们会简单的去作需要作的事。我们年轻时,需要经历第一阶段,就是满了波浪的阶段,这是正常的。然而,至终我们需要蒙拯救,脱离我们的感觉,进入另一阶段,就是没有波浪的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我们祷告、见证并作工,不是因为我们有感觉,只因为有需要。

我头一次听到关于这事的信息,是在一九三二年。那时以前,我有许多自己都不明白的经历;但当我听到那篇信息,我就得了释放。在那篇信息里,戴德生的经历被用来作为例证。戴德生经过两次意义重大的经历。一次是他经历照着约翰十五章住在主里面,另一次是他经历从感觉中蒙拯救。戴德生经历到某一关口时,他开始发现很难感觉主的同在,这使他很难祷告。每当他读经、祷告或传福音,他感觉很枯干。他向主呼喊,并问主说,他那里有错,但他没有得着答案。至终,他写信给弗罗斯博士(Dr. Frost);弗罗斯博士是他的好友,照料中国内地会在北美的事务。弗罗斯博士在回信中告诉他说,“你必须察验四件事。第一,你与主之间有罪么?第二,你爱世界么?第三,你在何事上不顺从主么?第四,你失去对罪人的爱么?如果你对这一切问题的回答是正面的,你就没有问题。主的同在仍随着你。”无疑的,这对戴德生是极大的帮助。借着这话,他通过了依赖感觉的阶段。

学习如何运用信心

去年夏天,所有在洛杉矶的弟兄姊妹都在一波感觉当中。那时,圣徒们很容易祷告、说阿利路亚、去参加聚会。但一段时间之后,波浪消退并消失,就一面来说,每个人都变得安静而正常。情形变为正常,因为不再有一波感觉。然而,虽然感觉的波浪终止是正常的,但我们缺乏操练灵却不是正常的。当有一波感觉时,我们知道如何行事、行动、为人;但这一波感觉过去时,我们却不知道如何行事。这是不正常的。我们需要学习不理会我们的感觉而操练灵。

当一波感觉过去时,我们必须学习凭信心行事、行动并事奉,不凭感觉。这是重大的原则。许多基督徒认为,若要为主作一些工,我们就该去作。另有些人认为,我们若没有主的推动和感动,就不该作什么。两种观念都有些不正确。我们要看见正确的路,就需要看见新约神人调和的原则。

神一直是预备好的;因此,我们不该有一种观念说,我们需要等候神。事实上,是神在等候我们。我们呼吸时,不需要摒气等候,直到空气预备好给我们吸入。空气一直都是便利的,预备好给我们吸入。我们若不呼吸,问题在于我们,不在于空气。同样的,按照新约的原则,神一直是预备好的,甚至也已经与我们调和。祂只需要我们的合作。当我们采取与主合作的步骤,不向祂独立行事,乃倚靠祂行事,祂就要与我们同行动。这不仅仅是在于主推动我们,也在于我们向主敞开,与祂合作。

我们刚信主时,主知道我们的软弱,会给我们感觉来推动我们。但经过一段时间,主会训练我们在生命上并在信心上长进。我们达到某种成熟的程度时,主会停止推动我们,反而会等候我们。祂会训练我们学习如何运用我们信心的灵,与祂合作。(林后四13。)在我们基督徒生活的最初几年,每当我们在聚会中行事,我们需要主的运行和推动。然而,主会渐渐的带领我们脱离这种情形,而进入另一种情形,就是祂等候我们与驰合作。然后,每当我们向主敞开自己,倚靠祂而行事,祂就与我们是一,并与我们一同行动。

当我们在主里还年幼时,主推动我们,并感动我们的灵、我们的心和情感,使我们觉得祂在我们里面的催促和推动。然而,我们越在主里长大,这感觉就越消失。至终,我们长到某一个程度,感觉就不再回复。主会停止用感觉来推动我们。反之,祂会使我们学习运用我们信心的灵。

需要运用意志

我们需要学习,不仅运用我们的灵,也运用我们的意志—不是属肉体的意志,乃是属灵的意志。汽车是靠汽油行驶,但发动是用电来点火。仅仅用汽油无法发动汽车。发动汽车需要电。同样的,仅仅操练我们的灵,常常很难“发动”我们的灵。“起动器”是我们的意志;我们必须运用我们的意志,好发动我们的灵。我们都需要学习发动我们属灵的汽车—不是凭我们的感觉或情感,乃是凭我们的意志。比如,我去聚会时,必须运用意志敬拜;我敬拜时,必须运用我的意志祷告。既使我感觉没有什么可祷告,我仍必须祷告,因为去聚会的目的就是作参与者,不是作旁观者。(林前十四26,31。)尽管缺乏感觉,我们仍要操练我们的灵,此时我们的意志就必须刚强。

新约中的这两句话是用命令语气:“要得救”,(徒二40,)“要在灵里被充满”。(弗五3。)这两句话是命令,却是被动语态。这意思是,我们必须采取主动,凭着倚靠主来服从这两个命令。一面,命令语气指明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执行命令;另一面,被动语态含示我们必须倚靠主,不倚靠自己。这不是在于我们等候主。反之,主正在等候我们。因此,我们必须主动采取行动;但却是用倚靠主而不向祂独立的方式行动。

我们用电点火发动汽车,却不靠电来使汽车行驶。我们用电发动汽车,是盼望汽油被点燃。换句话说,我们用电发动汽车,但我们倚靠汽油使汽车行骏。同样的,我们运用意志时,必须倚靠并信靠我们的灵。有时,需要一分钟运用意志祷告,才使灵发动;有时也许需要更久。然而我们能确信,我们若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想要操练,会比在聚会中花更久的时间才能发动我们的灵。我们在聚会中,只要稍稍操练意志,就使我们的灵跟上来。这是属灵范围里的律。我们单独在房间里,灵里枯干,也许要花很长时间祷告并操练我们的意志,才能发动我们属灵的汽车。我们也许操练五分钟就停止;然后,我们也许再试一段时间,又停止。经过一段长时间之后,我们的汽车才发动。然而,我们在聚会中借着运用意志敞开自己,我们的灵立刻就跟上来。这是属灵的原则。我们必须学习借着运用意志敞开自己。

这与运用属灵的恩赐很有关系。运用恩赐取决于我们属灵的意志。当我们来聚会,我们也许枯干又软弱。我们也许没有兴趣祷告、唱诗或供应。然而,当我们看见圣徒,知道他们需要基督,就需要运用我们属灵的意志尽功用并供应基督。我们若运用我们的意志与主合作,同时倚靠祂,祂就有路借着我们完成祂的经纶。

Back to li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