贰肆 父母


一 喜欢在你脚印中行

有一个人,每次上工之时总上路旁酒店先饮一杯酒,习以为常。一天早晨,路上满了积雪,他照常前往上工,每走一步,即留脚印一个。忽然听见后面有一微小的脚步声,回头一看,竟是他的七岁小孩,跟随他的脚踪而行。父亲就说,‘儿子,你来要作什么,这样你会伤风的,赶快回去。’小孩回答说,‘我喜欢在你的脚印中行。’那次父亲经过酒店之时,便有一种感觉,叫他不要进去;他就没有进去。到了工作的地方,仍然听见他儿子的声音,绕在他耳边:‘我喜欢在你的脚印中行。’他就仔细思想:‘我每晚醉酒回家,随便骂人,我爱我的儿子,他也爱我,他要跟随我的脚步,但是我的脚步乃是引他沉沦。’这时,他很感觉扎心,于是双膝跪下,接受耶稣基督作他的救主;并且立志要作儿子的榜样,引导他的脚步进入永生。父母的脚印对于儿女是何等重要!

二 照父亲一样

哈罗德的父亲在每天中午下班之后,总到附近的一间餐馆吃饭。一天,哈罗德跟他父亲去吃中饭。招待的人接过餐单之后,便问这童子要些什么饮料?招待的人并不问他父亲,因为知道他的习惯,每天喜欢饮一盅酒。这童子答道:‘照父亲一样。’他的父亲听见了,觉得不对,恐怕招待的人也送一盅酒给他的儿子。于是暗暗叫了招待来,要他改送一盅牛奶。一会儿食品端了上来,两盅都是牛奶。儿子一盅,父亲一盅;孩子因此十分欢喜,因为两人吃着同样的东西。夜里孩子睡了之后,父亲仿佛又听见那些话在耳朵响着:‘照父亲一样’,‘照父亲一样’。这时父亲想起饮酒、吸烟的恶习,忍无可忍,跪下求神怜悯。从那一天起,他永远不再喝酒了。此外,因怕孩子学他的样,所有不良的行为也都丢弃了。儿女很容易照父母一样;作父母的要约束自己。

三 找一条安全的路

有位善于爬山的人,在一夏日早晨,出发爬山。太阳逐渐高升,炙得石头灼热异常。他仍兴致勃勃,努力攀登。到了一堵峻峭的石墙,乍看之下,似乎无法爬过;他站住端详了一会儿,要找一条安全的路线。后面忽然传来一阵担心的声音说,‘爸爸,你小心些,找一条安全的路,我在后面跟着你呢!’他转身一看,方才发现他的儿子一路跟着他来。作父母的要小心,你走安全的路,你的儿女也会走安全的路;你走危险的路,你的儿女也会走危险的路。

四 大的父亲大的儿子

约翰培登是有名的国外布道者。在父亲当中难得有一个像他的父亲一样。当他父亲祷告的房门一关,所有的孩子都知道,这是一件大事情,父亲是到神面前办交涉去了!只听见里面叹息的声音,孩子们连走路都轻了。培登到年老的时候还说,‘我每一次要犯罪的时候,总是记得父亲为我祷告。’他家里很穷,只有一间卧房,一间厨房,一间小房。他说,‘每一次,我听见父亲在一个小房间里祷告叹息就发抖。感谢神,祂给我这样的一个父亲。我不能犯罪;如果我犯罪,我得罪了我天上的父亲,我也得罪我地上的父亲。’世界上难得有培登的父亲,难怪他能生出这样的儿子来。

五 儿孙也作传道人

英国慕安得烈弟兄是主大用的仆人,他在儿女前有敬虔的生活,以致他们受了很大的影响。他有十一个成年的儿女,六个儿子中有五个作传道人,四个女儿是四个传道人的妻子。到了下一代,仍有很好的见证,十个孙子作传道人,十三个作国外布道者。证明慕安得烈向主迫切的祷告和敬虔的生活,蒙了主的祝福。

六 全家都得救

倪弟兄曾去看佐治卡亭,就是写那一本很有名的‘救知乐’的作者。这一本书虽小,却是全世界流通甚广的一本书。那时候他已经八十多岁,须发都白了,并且是躺在床上,头脑也已经不清楚了。当倪弟兄去看他的时候,他就说,‘倪弟兄,你知道我没有祂不行,祂没有我也不行。’他是和主有这样交通的人。感谢主,佐治卡亭的家有八十多口,没有一个不得救的。他的儿子、媳妇、孙子、孙女、外甥、曾孙,大大小小,男男女女,没有一个不得救的。佐治卡亭自己,就是相信‘当信主耶稣,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’(徒十六31)的话,所以他的全家也都得救了。

七 司布真的好母亲

司布真有一热心事奉主的好父亲,也有一位常常为他们祷告的好母亲。他的母亲伊利莎(Eliza)身高虽然不高,心胸却是非常广大。她给司布真的帮助,远非人言所能说出。她有一次跪在神前,双臂抱着司布真的颈项,祷告说,‘哦,但愿我的儿子活在你的面前!’她又随时针对孩子的毛病,加以劝导,莫怪她的八个子女个个蒙恩得救。某次,他的父亲因为不能兼顾儿女属灵的栽培,心中感觉非常不安。可是当他回到家里,听见妻子正在楼上为其孩子们一一题名祷告,他就觉得说,‘主阿,我可以继续关心你的工作,因为你的孩子们已经有了照顾。’

八 卫斯理的母亲

卫斯理的母亲有子女十九人,自然很忙,但她极其耐烦。一天,她的丈夫对她说,‘我希奇你的耐性,一件事情你竟能向孩子们讲二十遍,而不以为麻烦。’她回答说,‘我若是只题十九遍就不再题,以致孩子不能领会,岂不是把以前所题的工夫都失去了么?’她每天除了公开的对十九个孩子施教外,还要每天携带一个小孩到密室去,母子共同祷告神。有时还要特别的对他们个别讲道,讲故事,今天这个,明天那个,轮流的施以属灵的教育。后来这十九个中,出了两个世界驰名的布道家,就是卫斯理约翰,和他的兄弟查理。

九 约翰母亲祷告的果子

约翰牛顿(John Newton, 1725~1807)从十余岁就离开家庭,去当水手,常常醉酒,败落不堪。他的母亲年老,白发苍苍,常常为他祷告,再祷告,不住的祷告。有时一面两手繁忙洗衣,一面流泪为她儿子祷告。这位母亲相信两件事:一是祷告的能力,二是她的儿子必会改变。所以不住为他祷告,毫不灰心。到底神应允了她的祷告,改变了约翰的心。他不仅悔改信主,并且成了著名的布道家,不但自己得救,并且带领千万人归主。其中有一位名叫多玛史哥德(Thomas Scott)利用文字工作,得了千万人的心,其中有一位是威廉古柏,他的诗句曾使许多人得到属灵的帮助。古柏又领了千万人归主,其中一位是解放奴隶的英国政治家韦伯福斯(William Wilberforce)也领了千万人归主,其中有一位是神的大仆人瑞齐蒙得(Leigh Richmond),他是个作家,写了‘场主的女儿’一书,译成四十余种文字,多人因着这本书里所表现的爱火归向了基督。这些果子都是因着一位母亲抓住神的话语,不住的祷告,求神得着她的儿子。结果神就借此兴起许多有属灵分量的人来。

十 奥古斯丁母亲九年哭泣

奥古斯丁的母亲名叫莫妮卡(Monica),是北非的一个女子。她的丈夫是一贫穷的异教徒,性情粗暴,不听人言。因着莫妮卡的祷告,她的丈夫后来也归向了基督,并且性情大有改变。但是不久,丈夫去世了。因此教养奥古斯丁的责任,就由这位年轻的寡母完全负责。奥古斯丁早年时赋有天才,是一顽皮的孩子,很不听话。莫妮卡对于这个儿子的教导,完全是用祈祷和眼泪来浇灌!奥古斯丁十六岁时,因得同乡之助,得赴迦太基上大学。因他专心力学,而有长足的进步;但因恶劣环境之渲染,他竟实行了不合法的婚姻,和一女子同居。这叫莫妮卡在家为他忧虑,朝夕祷告。他毕业以后,决定要到更远的罗马寻找幸福。罗马的社会比迦太基更坏,恶风败俗较之有过而无不及。

莫妮卡听闻之后,十分恐惧,亟谋能与儿子再晤一面,令他回心转意。那天一夜不能成眠,心灵深处不住向神祈祷。那知她的儿子已经起程了。孤独的孀母,站立海边几乎发狂,口中连连哀诉呼号。她回到家中,重新为自己的儿子祷告。她深信祷告必蒙垂听,不过神的时候尚未来到。以后奥古斯丁由罗马到米兰,结识了安波洛兹(Ambrose)主教,他的宗教观念,由此改变,决定作一信徒。母亲闻讯欢喜异常,经历艰险航程赶到米兰,与她儿子同住。奥古斯丁初信脚步不稳,犯罪之故态复萌。母亲又受了很大的痛苦,屡次迫切祷告。直至奥古斯丁在花园中听见邻屋儿童的声音,翻读圣经罗马十三章十三至十四节的话,得到圣灵的光照,蒙了重生。母亲由此放心了。

在莫妮卡死前,曾嘱咐儿子说,‘儿子,我一生中没有更大的喜乐,大过你悔改得救的。我的工作仅此为止,我的希望已经完成。但有一事,令我留恋,就是我愿在死前,能看见你轻看世俗的快乐,成为神的仆人。这样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’奥古斯丁对于他所敬爱的母亲,有如此的追述:‘她为我的堕落,九年之中哭泣没有停止,痛苦丝毫没有减轻,直到我悔改以后才停止。她实在是外穿妇人衣服,内藏男性的信心,包围母亲的慈爱,显出基督的虔诚。她最后的成功是儿子信了她的信仰。’

十一 凭小孩祷告断案

美国加州的一个法庭内,曾因一个女孩的祷告,法官认为是最有力的证据,解决了一件难以判决的案件。一个离弃了妻子和二个小孩的父亲,在弗罗伦斯被他的妻子和舅子找到了。他们劝他从速回家,言归于好。他竟完全拒绝,以致涉讼。他在法庭为着自己辩护,说,他所以离家是因他的妻子是个不良女子,因此不能与她共同生活;她的言语举动都是不好的榜样,以致儿女也要学坏了!她分辩道:‘法官,我已尽力照应家务,抚养儿女,竭力的教训他们,实可无负于丈夫;他实不应离家不顾。’他仍不服,坚决主张分离,并且起誓说她决非贤妻良母,否则不至到此境况。两造各执一辞,法官委实难以遽加判断。遂问那个妇人,小孩带来没有。当下就有一个不过数岁光景的小女孩到达庭中,站在法官面前。法官便问他道:‘你父亲说你的母亲不好;你告诉我她好不好呢?’她对她母亲望了望,说道:‘先生,我的母亲真好,我很爱她。’那位法官听了,不觉笑了起来,这样审问如何可以证明呢?因为没有一个孩子肯说自己母亲是不好的。忽然想到另外一个方法,便问那女孩子道:‘你会祷告么?’小孩毫无踌躇,当庭跪了下来,闭目合掌,郑重恭敬,祷告着说,‘我们在天上的父,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…阿们!’接着又说,‘求天父使我父亲像那浪子一样快快回家…。’法官听她这样诚恳祷告,深知是她母亲一片苦心教育的结果,也就不用什么见证,判她父亲归家团聚。

十二 母嗜酒子也嗜酒

一位母亲有四个儿子,个个都爱喝酒,把家里的钱都要花尽了。有一天,这位母亲跑去告诉一位传道人。这人就问她说,你喝酒不喝酒呢?她说,每餐喝一点,但是从未喝到醉的地步;我的丈夫也喝一点。传道先生说,若你不能除去这一杯不喝,你就不能盼望你的儿子除去那一杯不喝。真的,父母不过有一点的嗜好,他的儿女,就必有加倍的嗜好。父母吸烟,儿女就要吸大烟;父母看电影,儿女就有作电影明星的可能。

十三 四个儿子都当水手

从前有一个人,家里所挂图画,都是海中美景,以及海上有趣生活。结果,他的四个儿子都去当了水手,几年在外没有回家。到他年老,独自一人,带病过着孤单生活,没有一个儿子陪侍身边。他很埋怨,他的儿子为何都当水手。后来他才觉悟,他的儿子所以都当水手,是他自食其果。

十四 逼子作礼拜

一个弟兄,他的父亲常在家里赌钱、抽烟,随便的很,又在外面侵吞公款,作了许多不好的事。但他还是照上礼拜堂,并且也要他的所有儿女都上礼拜堂,不去要受责罚,非常严厉。他对于儿女在家里一点没有吸引,又要逼他们去礼拜堂。这个弟兄说,那时我起誓说,有一天我长大,能够自食其力,绝对不进礼拜堂。感谢神,后来他得救了。作父母的必须自己远离不义,才能吸引自己的儿女归向主。

十五 中学毕业就可不读圣经

有一个母亲,是挂名的基督徒,脾气非常厉害,一定要他的儿子读圣经,进教会学校。有一天,他的儿子就问她,什么时候可以不读圣经。母亲就对他说,到你中学毕业,就可以不读。有一天,他把中学的文凭拿在手里,就把三本圣经拿到后面院子里去烧掉了。许多人在家里被父母强迫读圣经,在教会学校里被学校强迫读圣经,到有一天,他离开家庭或学校时,立即就不读了。父母教导儿女读经,最好自己能有见证,好让他们自然而然觉得圣经的宝贵,喜欢来读圣经。

十六 叫儿女上礼拜堂自己打牌

有一个家庭,父亲是所谓的教友,自己从来不上礼拜堂。但是每一个主日,都要儿女上礼拜堂。每一次主日早上,分给每一个儿女一点钱,要他们去礼拜堂。钱作什么用呢?为着投奉献箱。等一等,自己和三个朋友去打麻将。结果儿女拿了钱去吃东西,等牧师讲道的时候,进去听一节圣经,就出来玩;因为回家要报告父亲的。

十七 只会打骂的母亲

有一个女孩子,很小。她的母亲只会打骂。这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天性很好,她觉得母亲对她不好。有一天晚上,母亲把她的衣服脱了,放在床上就走了。她就把她的母亲喊回来。母亲问她什么事,她不说。母亲要走,她又把她喊回来,母亲又问她是什么事,她就说:“母亲,你没有什么话说吗?”这个女孩子就一连哭了两个钟头。这个母亲是麻木的,除了打骂之外,没有感觉。作父母的人要用全副精神来作父母,千万不要没有感觉。

十八 用鞭条打自己

有位植物学家,述说他怎样对植物发生兴趣。他在儿童时期,非常顽皮,屡戒不悛。有一次,他故意把客厅里的东西弄坏了。他的母亲大怒,要求他的父亲重重打他一顿。他的父亲把他带到深山之中,同他搜集各种鞭条。找到一根鞭条以后,他的父亲脱下自己的衣服,就用鞭条打自己说,‘我先试试,看那根鞭条较好。’起初他以为父亲鞭着好玩;谁知后来竟然打得皮破血流,他就跪在父亲面前求饶,痛哭悔改。他父亲说,‘既是这样,我也不打你了。’因此他就看这深山是他改过自新的圣地,使他后来成为大植物学家。作父母的必须能感动儿女,不要只打骂儿女。

十九 父母必须同心合意

一对年老的夫妇,都是基督徒,可是他们两个的意思不一样,你有你的意思,我有我的意思,结果夫妻相处不好,父母也作得不好。因此孩子们对母亲赞成的事,就去寻母亲;对父亲赞成的事,就去寻父亲。等到母亲回家的时候,问他为什么作这一个,就说,我问过父亲了。父亲回家的时候,问他为什么作这一个,就说,我问过母亲了。这样所有的孩子都非常自由,在父亲和母亲的战场里玩。在二十年前,倪弟兄就对他们说,你们这一种情形如果继续下去,你们的儿女定规不会信主。他说,不会。后来儿子大学都毕业了,有的去留学,一个都没有信主,非常放纵。